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长沙KTV招聘网 > 长沙热点资讯 > 长沙名言/句子 >  致齐于内散齐于外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

致齐于内散齐于外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

2022-06-13 05:18:05 发布 浏览 442 次

致齐于内,散齐于外。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齐三日,乃见其所为齐者。

祭之日,入室然也必有见乎其位,周还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

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致爱则存,致悫3则著4,著存不忘乎心,夫安得不敬乎!

所怵惕:心中震动的样子。也 然:恍惚可见的样子。3 悫:诚实。4 著:指死者的形象清晰地出现。

祭祀次数不可太频繁,太频繁了就显得倦烦,倦烦了就失去对神灵的敬意;但祭祀次数也不可太稀疏了,太稀疏就显得怠慢,怠慢了就是遗忘神灵了。所以君子按照天地四时的变化规律,春天举行禘祭,秋天举行尝祭。秋天,霜露覆盖大地,君子走在这霜露上,心中必然产生一种凄怆的心情,这倒并非是天气寒冷所造成的,而是想起了自己死去的亲人。春天雨露滋润大地,君子走在这雨露上,必然会有一种震惊的心情,好像将会见到死去的亲人。人们以欢乐的心情迎接春天到来,以哀伤的心情送别秋天归去,所以春天禘祭有乐而秋天尝祭不舞乐。

祭祀之前必须进行斋戒,致斋的三天中昼夜都在室内,散斋的七天可以在外进行。在致斋的日子里,要时刻思念死者在世时的起居、谈笑、思想、爱好、口味等。致斋三天之后,眼前就好像真的见到所要祭祀的祖先了。

到了祭祀那天,主人进入室内,隐约地似乎看见了祖先安处在神位上;主人转身出门时,心中一惊,似乎真的听见了祖先的说话声,出门聆听,似乎还可听到祖先的叹息声。

所以先王对逝去亲人的孝心是,祖先的容颜时刻在眼前,他们的声音时刻在耳边回荡,他们的心意、爱好时刻记在心上。由于对祖先的爱已达到极点,所以祖先就永远活在心中,由于对祖先极为虔诚,所以祖先的形象就永远显著,祖先的存在和形象在心中永不淡忘,怎能不虔敬呢!

仲尼尝,奉荐而进,其亲也悫,其行也趋趋以数。已祭,子赣问曰:“子之言祭,济济者漆漆也然。今子之祭,无济济漆漆,何也?”子曰:“济济者,容也,远也。漆漆者,容也,自反3也。容以远,若容以自反也,夫何神明之及交,夫何济济漆漆之有乎?反馈,乐成,荐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君子致其济济漆漆,夫何慌惚4之有乎?夫言,岂一端而已?夫各有所当也。”

孝子将祭,虑事不可以不豫,比时具物不可以不备,虚中5以治之。宫室既修,墙屋既设,百物既备,夫妇齐戒,沐浴,盛服,奉承而进之,洞洞乎6,属属乎7,如弗胜,如将失之,其孝敬之心至也与。荐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奉承而进之。于是谕其志意8,以其慌慌以与神明交。“庶或飨之,庶或飨之”,孝子之志也。孝子之祭也,尽其悫而悫焉,尽其信而信焉,尽其敬而敬焉,尽其礼而不过失焉,进退必敬,如亲听命,则或使之也。孝子之祭可知也:其立之也敬以诎,其进之也敬以愉,其荐之也敬以欲,退而立如将受命,已彻而退敬齐之色不绝于面。孝子之祭也,立而不诎固也,进而不愉疏也,荐而不欲不爱也,退立而不如受命敖也,已彻而退无敬齐之色而忘本也。如是而祭,失之矣。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成人之道也。

所济济:仪表整齐的样子。也 漆漆:神情矜持的样子。3 自反:注意自我形象。4 慌惚:指与神明交接时的精神状态。5 虚中:心中不存杂念。6 洞洞乎:诚恳的样子。7 属属乎:专心的样子。8 谕其志意:通过祝词向鬼神表达意思。

孔子秋季在为亡亲举行尝祭时,亲自捧着祭品进献,容貌质朴,行走时步子急促。祭祀之后,子贡问道:“您曾说祭祀时应该仪态从容、神情矜持,而今天您的祭祀却没有端庄修整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讲究威仪,是容貌,是表示关系疏远。修饰整饬,也是容貌,是自我修饰。讲究容貌而表示疏远,或讲究容貌而自我修饬,还怎么和神明结交呢?亲自祭祀父母,怎么可能仪态从容、表情矜持呢?而当国君的宗庙大祭,我们作为宾客去参加时,反馈之礼完毕,奏起了音乐,荐出木豆和牲体,有顺序地安排礼乐,大夫百官济济一堂,自然应该表现出仪态从容,神情矜持,哪能有什么与神灵相交相感应的恍惚心境呢?说话怎能一概而论?所谓的仪态神情都应当针对不同的情况呀。”

孝子举行祭祀之前,考虑事情不能不预先准备。祭祀时,一切器物不可以不周全,而且要虚心敬意地去做这些准备。宫室修理一新,墙壁设置妥当,各种物品都筹备齐全。之后,主祭夫妇就穿上礼服斋戒沐浴,手捧祭品而献尸,神情恭敬,小心谨慎,好像承受不了手中供品的重量,担心将要失手,这是由于孝敬的心情达到了极点。进献上牲体,并井然有序地安排音乐,百官宾客都按照礼来协助,通过祝词表达心意,恍惚中仿佛真与神灵相交感通。“希望父母来享用这些祭品,父母或许在享用这些祭品”,这就是孝子的心意。孝子的祭祀,要尽心于笃实,因而行动也无不笃实,要尽心于诚信,因而行动也无不诚信;要尽心于恭敬,因而举止无不恭敬,尽心于礼仪,因而礼仪没有过失。孝子行祭中,一进一退,都毕恭毕敬,好像父母就在眼前,听从于父母的教命。从孝子的祭祀中,可以知晓他的心情:他站立时,恭敬地屈身,他往前走时,恭敬且面带喜悦,他进献祭品时,恭敬地希望神灵享用。在献后退下来时,如同将要上前听候吩咐。撤掉祭品而退时,恭敬庄重的神色一直留在脸上。相反,如果孝子祭祀的时候,站在那儿不弯腰,那就显得固陋不知礼了;往前走时而不愉悦,那就显得和亲人的神灵疏远了,进献供品时而不流露出希望神灵享用的表情,那就说明对祖先不是真心爱戴,献后而退并不像还要听候吩咐的样子,那就显得傲慢了,撤掉祭品退走时,没有恭敬的神色,那就显得忘记了祖先。像这样,那就失去祭祀的意义了。孝子对父母有着深沉的爱,心中必然表现出和悦之色,有和悦之气,必然就有愉悦的神色,有了愉悦的神色,必然就会有温顺的仪容。孝子在祭祀时其神态好像手上捧着一块玉,又好像手里捧着一碗水,虔诚而又专心,仿佛自己承受不了祭品的重量,生怕从手中落下。相反,那种威严庄重的仪容,不是孝子用来侍奉父母的态度,那只是成人在某种场合相交往的态度。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