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转〕恰正好呕呕哑哑《霓裳》歌舞,不提防扑扑突突渔阳战鼓。刬地里出出律律、纷纷攘攘奏边书,急得个上上下下都无措。早则是喧喧嗾嗾、惊惊遽遽、仓仓卒卒、挨挨拶拶出延秋西路,銮舆后携着个娇娇滴滴贵妃同去。又只见密密匝匝的兵,恶恶狠狠的语,闹闹炒炒、轰轰,四下喳呼。生逼散恩恩爱爱、疼疼热热帝王夫妇。霎时间画就了这一幅惨惨凄凄绝代佳人绝命图。
〔七转〕破不剌马嵬驿舍,冷清清佛堂倒斜。一代红颜为君绝,千秋遗恨滴罗巾血。半棵树是薄命碑碣,一抔土是断肠墓穴。再无人过荒凉野,莽天涯谁吊梨花谢!可怜那抱幽怨的孤魂,只伴着呜咽咽的望帝悲声啼夜月。
这把明皇和杨妃的悲欢离合,前后对照起来,隐约地谴责了明皇的荒淫昏聩,对杨妃却寄以无限的同情和悼惜。这是符合历史真实的。
除了这两部作品外,还有李渔的《笠翁十种曲》和蒋士铨的《藏园九种曲》是比较有名的。随着乾隆以后昆腔的逐渐衰落,传奇剧本也就成为尾声了。
下编论法式
第十一章 论平仄四声在词曲结构上的安排和作用
词和曲都是所谓“倚声之学”。它的字句,全要依照曲调的抑扬高下,予以妥善安排。汉民族语言,照着每个单字的发音次第,都可读出四种不同的音调。但这四声,因为时代和地域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把《唐韵》系统的平、上、去、入和《中原音韵》系统的阴平、阳平、上、去都叫做四声;又简化为平、仄两类,作为审音缀辞的标准。词和曲就是遵照这个标准,适应各个不同曲调的节奏,来作安排的。
字调有刚柔、长短、轻重之分。把每个不同性质的单字连缀成为一个句子,用来表达起伏变化的思想情感而恰如其分,便能使听者发生美感而引起共鸣。这便是平仄四声在“倚声填词”方面的主要作用。
这平仄四声的错综使用,为了表达喜、怒、哀、乐的不同情感,该作不同样的安排,也就是要取得和谐和拗怒的矛盾的统一。在汉民族诗歌形式的发展中,只有词和曲,才达到了这种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