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改革
大学士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县(今湖北江陵)人。张居正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历任编修、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是明代著名政治家。隆庆六年(1572)七月,他结交太监冯保辅助年幼的明神宗执掌朝政。神宗即位仅一个月,大学士张居正即利用太监冯保排挤掉高拱,代之为首辅,并荐举礼部尚书吕调阳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至此,国家朝政悉由张居正、冯保两人执掌。冯、张掌权后,冯保主内廷,张居正主外廷,朝政大权落在张居正的手中。张居正采取了一系列扶君举措。十二月十七日,张居正率讲官向明神宗进呈《帝鉴图说》,以图解形式对年幼的皇帝进行教育。同时,为扭转嘉靖、隆庆以来军政腐败、财政空虚、民不聊生、危机严重的局面,张居正以除旧布新、振纲除弊和富国强兵为宗旨,在整顿吏治、整饬边防、整顿经济、兴修水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经过10年的努力,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多数得到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海内肃清,四夷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天下宴然”。但是他的改革却受到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和抵制。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死,改革也随之终止。
潘季驯治黄河
万历六年(1578)夏,治黄专家潘季驯再次出任工部侍郎兼右都御史,总理河漕,治理黄河。万历三年(1575),黄河、淮河洪流四溢,经年不治,相继决口。万历六年(1578)二月,明神宗采纳张居正的建议,改派刑部右侍郎潘季驯为工部侍郎兼右都御史总理河漕。同年六月二十五日,潘季驯上奏《两河经略疏》,提出各项治黄措施,并就治理黄河、淮河下游及运河进行了全面规划。明神宗批准其建议。翌年冬天,潘季驯奏报黄淮两河工程,共花56万多两银,比原计划减少24万两,修筑土堤102 000多丈,石堤3 000多丈,堵塞决口139处,修建滚水坝4座,开挖河道两条,疏浚运河淤浅11 000多丈,栽种护堤柳832 000多株。“一岁之间,两河归正,沙刷水深,海口大辟,田庐尽复,流移复业。”此后数年,黄河无大患,漕运也较为畅通。
努尔哈赤崛起
万历十一年(1583),年仅25岁的努尔哈赤凭其先祖所遗13副盔甲,起兵征讨尼堪外兰,开始了他统一女真各部的征程。努尔哈赤(1559~1626),姓爱新觉罗,其先祖猛哥帖木儿自明永乐十年(1412)受明册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世代是受明封爵的地方官。女真各部原先一直不和,图伦部的尼堪外兰勾结明军,谋害了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努尔哈赤集合残部数百人,征讨尼堪外兰,一举攻克图伦城,获兵百人,盔甲30副。尼堪外兰逃奔鄂勒珲城,明廷遂任努尔哈赤为指挥使。此后,努尔哈赤继续东征西讨。次年(1584)九月,攻取董鄂的翁鄂洛城;万历十三年(1585),攻取浑河部的界凡等城;十四年(1586)攻并苏克苏护河部的瓜之佳城、浑河部的贝珲城和哲陈部的托摩和城,继而又进攻尼堪外兰于鄂勒珲城。尼堪外兰逃往抚顺请求明军保护,明军抓住他送给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遂与明讲和,通贡受封。万历十六年(1588),努尔哈赤灭完颜部,至此正式统一了建州五部,力量迅速壮大。女真人向来熟习弓马,骁勇善战,当时就有“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谚语;努尔哈赤又是自成吉思汗以来难得一见的军事天才。由此开始,他率领的铁骑奔驰于北陲大漠,南疆高原,扩土万里,为清朝建立奠定了基础。
《本草纲目》与李时珍
医药学著作的大量编撰是明代医药学空前发展的显著标志之一。万历六年(1578),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编成集本草学之大成的《本草纲目》,代表了这一时期中药学的最高成就,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医药学宝库。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号濒湖,晚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出生于医学世家。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李时珍自幼喜爱医药,尤其喜读医学著作。从他34岁那年开始,李时珍即着手编纂《本草纲目》,经过长达27年的艰苦努力,参阅了800多种文献资料,经过三次大修改,于万历六年(1578)他60岁时完成了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药物学巨著,成为中国药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全书共190多万字,分为16部、62类、50卷,收入中草药物1 892种,药方11 096个,绘制插图1 110幅,形象地表现了各种药物的复杂形态和功效。书中对所收载的药物作了科学的分类,如草分为山草、芳草等,动物分为虫(昆虫类)、鳞(鱼类)、介(软体动物类)、禽(鸟类)等。
中日战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