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 然
皎然(约720—约800),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开元天宝间应进士试未第,失意出家,居润州长干寺。后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交游广泛,诗名颇著。其诗“清机逸响,闲淡自如”(胡震亨《唐音癸签》),“极于缘情绮靡,故辞多芳泽;师古兴制,故律尚清壮”(于頔《释皎然杼山集序》)。故而在唐代诗僧中,皎然是最为杰出的。他还撰有《诗式》五卷,为系统的诗论专著,总结了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一些重要原则。有《杼山集》(一作《皎然集》)十卷,《全唐诗》编其诗七卷。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此诗为访迁居好友而不遇所作。陆鸿渐:陆羽,字鸿渐,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隐居苕溪,著有《茶经》。后被奉为茶神。
带郭:指乡间靠近城墙之地。郭,城墙。
报道:回答道。
七言律诗五十三首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近体诗的一种,源于七言古体。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格律严密,每首八句四韵或五韵,每句七个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七言律诗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是变格。通常押平声韵。其押韵的音韵标准为中古音韵系统,即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根据其平仄,定格为四式:首句平起入韵式、首句平起不入韵式、首句仄起入韵式、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七言律诗则是最具宋诗“筋骨思理”(钱锺书《谈艺录》)的诗歌体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最成熟的一种体裁,为唐以后历代文人最为倾心,可以充分表达诗人强烈的主观感受。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刘长卿等。